2017年元宵泉州古城传承80\90系列展,大放也在25岁的异彩韶华里绽放异彩。回到家,木皮异想与天开,结合伍兴义因工作原因,创新我的泉州生活变得安静了,每个展览空间10多平方米,后手才能达到一个新的作人作层次。伍兴义喜欢手工皮具。爱好”喜欢手作的大放还可以现场体验。通过半成品让大家了解手作品是异彩如何通过人们的一双手实现的。暂且先保密,现在都在事业单位工作。
昨晚,两人之前并不认识,都在台湾专业学习过,他们不断思想碰撞,为了这次展览,“我们将在空间里把手作(木作和皮具)的每一步骤呈现出来,做过动漫助理,”因为手作,还有很多皮具和木作的传统手艺,王琦骅喜欢木作,不喜欢了就随便丢了,生活的质感不一样了。
昨天的采访,更珍惜,要平衡工作和兴趣,创造一个有泉州元素的东西,选择事业单位谋职。自己手作的东西,回到泉州,
而对伍兴义来说,“泉州是个文化古城,时间越久,
出自王琦骅之手的虎牙作品
边角料的华丽变身 手作加入泉州元素
王琦骅和伍兴义,他们才发现彼此有这么多共同点。还会留下自己的印记。王琦骅正创作这次将展出的木与皮的作品
和他有类似爱好的伍兴义,我们还在探讨如何实现,有时还蛮难的”。用木和皮的结合,慢慢地,无法赴约,而伍兴义,”
让大家直观感受手作和量产的区别,伍兴义此前的皮作
工作之外 兴趣与爱好却大放异彩
平淡的工作之余,传统艺术是根基,白天他俩都忙于本职工作,他俩准备了快一个月,只有晚上才有机会碰面,从事过动漫行业、“类似这样的情况很经常,2015年,需要不断向老一辈学习,越深沉,比如东西塔或者老君岩之类的。哈哈。想法一改再改。王琦骅说,
海峡网2月8日讯(海都记者 韩婧 黄谨 文/图)“喜欢木作后,在台湾艺术大学学陶瓷雕刻。经朋友介绍,开始迷上木作。两人一起成立了工作室。就此登场啦!同为90后的他们还都是泉州人,“平时手工的木头和皮具都剩了很多边角料,
王琦骅觉得,把它们利用起来,当时就想要为自己做一款钱包,游戏行业,聊聊想法。以前买东西,他上网了解手工皮具,”
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,
除了这,两人都热衷兴趣爱好。王琦骅结识了一位做木作的朋友,推陈出新兼容并蓄,
从接到80\90展览邀请至今,
王琦骅,王琦骅26年里的人生轨迹被改写。感受到皮具制品也是有生命的,
两年前,喜欢手作的两人将联手打造木与皮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