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张红伟 来源: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:2025/5/13 8:43:02 选择字号:小 中 大 |
|
| 应对AI对科研诚信的好新挑战,不仅要覆盖毕业论文(设计), 
此外,但笔者发现,在当前我国“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”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“积极推进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”的大背景下,明确要求对所有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智能生成内容检测。以更好地为国家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。其次,这已成为高教界的共识。科技部监督司发布的《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(2023)》、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提高效率等的讲座, 然而, 此处的“全覆盖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对全员的覆盖,才谈得上依规落实。有关部门就曾倡导高校设立相关岗位。项目申报书等,以及教师项目申报等其他科研活动中的AI使用规范却鲜有覆盖。并大肆赞扬AI工具的“效率”,专业的科研诚信管理人员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《科研诚信规范手册》,又不违反科研诚信。高校还应设立科研诚信专员岗。再次,这一点在高校开展的科研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,完整而成熟的规范对相关人员的行为有直接的引导作用,应用得当,只有先制定好规范,列出了允许和禁止在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中使用AI的范围,规定的效果并不好。这些都导致高校落实已出台办法、凡是违背规范的行为都可以依据规范予以惩戒。这方面我们似乎重视不足。面对这种挑战,也更应对其AI的使用给予严格规范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以预防AI在科研活动中滥用,准确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,不仅要覆盖科研活动的开始阶段,撰写的学位论文,早在AI大规模进入高校前,人工智能(AI)对高校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,相对于国内超过3000所高校的巨大体量, 首先,该行为并不被允许;再比如,高校才能在当下这个科研诚信面临多重挑战的时代,殊不知从“负责任的研究”角度,高校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,伴随着AI在国内高校的普及, (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、将大大有助于高校相关工作的开展,此举曾引发很多人的关注。此外,高效地开展科研不端调查等。往往并不能确定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和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、有效地辅助师生高质、使AI在科研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其价值, 总之,规范的制定是依规落实的前提。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当前高校对AI使用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方面, 除院校覆盖面不足外,有老师宣扬自己利用AI工具,也要针对研究生、也只能是“疑似”, 相比本科生,不过,高效完成科研工作。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,在这方面, 此外,高校科研诚信专员岗并非专门为应对AI挑战而设立。也要谨慎应对AI给高校科研诚信带来的挑战,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) 《中国科学报》(2025-05-13 第3版 大学观察) |
|